據新華社電上海市食藥監(jiān)局22日表示,初步調查表明,上海福喜食品有限公司涉嫌有組織實施違法生產經營食品行為,并查實了5批次問題產品,涉及麥樂雞、迷你小牛排、煙熏風味肉餅、豬肉餅,共5108箱。 認定并非個人行為 上海市食藥監(jiān)局副局長顧振華稱:“我們發(fā)現(xiàn)公司的一些違法行為,并非某個人的行為,而是公司有組織的一個安排! 食藥監(jiān)局還通報,初步查明,麥當勞、必勝客、漢堡王、棒約翰、德克士、7-11等連鎖企業(yè)及中外運普菲斯冷凍倉儲有限公司、上海昌優(yōu)食品銷售有限公司、上海真興食品銷售有限公司普陀分公司等9家企業(yè)使用了福喜公司的產品,目前已封存相關產品總計約100噸。 福喜質量部經理在被約談時曾明確表示,對于過期原料的使用,公司多年來的政策一貫如此,且“問題操作”由高層指使,并稱至少廠長以上的同意才能實施。 自查報告仍未遞交 福喜集團又是如何承擔全部責任的呢?上海食藥監(jiān)局表示,截至22日16時,仍然沒有收到來自公司內部調查組的調查報告,或者公司對這些質疑的結論和意見。 復旦大學公共衛(wèi)生學院教授厲曙光表示,涉案人員操作起來駕輕就熟,這絕非是一種偶然或者個體的行為,一經查實應嚴懲重處。 至于有組織的行為源頭究竟在哪里?違法行為持續(xù)了多長時間?上級集團是否知情?這些問題有待監(jiān)管部門進一步調查。 延伸閱讀 上游供應商搗鬼下游企業(yè)中槍 面對供貨商的違規(guī)行為,下游的企業(yè)很多時候扮演著受害者的角色,對下游的快餐企業(yè)來說,想要監(jiān)督上游并不簡單。媒體的調查顯示,福喜不僅有兩套賬本,還對供貨商的巡視和監(jiān)管部門的抽查事先應對,做足了面子工夫。 科學松鼠會成員“云無心”在微博上說,大型食品公司在一個市場的同種原料,往往只會選擇一兩家供應商,所以一旦供應商出問題,他們也就措手不及。“福喜事件跟臺灣的塑化劑事件如出一轍——上游供應商一個搗鬼,下游企業(yè)一片中槍! 據新華社電 |
![]() 荊州網警報警崗亭 |
![]() 網絡經濟主體信息 |
![]()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 |
![]() 涉仿冒詐騙類網站平臺舉報專項入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