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有很多新變化、新期待,其中最直接的也許就是房價。
溫老爺子在位時,腦殼想疼地拿措施穩(wěn)定房價,辦法想了一個又一個,新聞媒體也一直在報道“房價環(huán)比下降”,可百姓就是感受不到降在哪里。
于是,大家懷疑房價的居高不下,是政府在陽奉陰違,是部門在賊喊捉賊。再后來,大家只能不再去關注報道,不再去了解房價,只顧過自己的平淡日子吧。
于是,剛剛過去的2014,房市的冷淡,很是讓人驚心:買房沒有賣房的多。房價堅挺,即使降價也要巧妙隱藏,但怎么降還是呈現(xiàn)“叫賣不叫座”的凄涼局面。
小城房價基本保持在3000以上,高的3600。一年來,傳進耳朵全是賣不動,甚至賣了也被退的信息。
元旦前后,房價終于崩潰:在小城很有實力的兩個樓盤主動扯下遮羞布,直喊降價,且降的幅度還不:一個叫什么庭的樓盤,直接叫出“特惠2488的十套房源”,另一個叫什么島的高檔樓盤也不甘示弱,大喊“精品房源100套,價格3400,每平方贈送1000元裝修金”。據(jù)說上級大城市有個叫什么達的名盤,也打出“一次付款,七點五折”的優(yōu)惠。
新年開始,房價猛降,也許是年關建筑工人必須拿工資的推動;也許是房產老板跳樓前的最后掙扎。
“買漲不買跌”是很多百姓多年延續(xù)的老習慣。房市的降溫,作為一些希望通過開發(fā)房產發(fā)大財?shù)睦习,和依靠土地財政和房產稅源作為經濟支柱的政府,也許就是個危險訊號。
個人分析覺得:如果房價與當?shù)鼗驹鹿べY相當,就應屬理智房價,甚至成本價了。
每平米2400的價格,硬性需求的人,確實可以出手啦。
擔憂的是開發(fā)商沒了經濟后勁,這買到房子的后續(xù)服務是否還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