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老家的正月是個情最濃禮最盛的月份。正月十五之后,好多人家都還在忙著迎來送往。耳邊還常聽到送客時“得罪得罪,包涵包涵”的話語,拖船埠街上總還有些紅著臉、迷糊著眼、扭著秧歌步的開心人。老家的風(fēng)俗:把正月初八之前親戚間互相拜年請客,叫請年客;把之后家族之間、同行之間、朋友之間、師徒之間等請客,叫請春客。請春客一直可請到正月底。
我們家每年也請春客。請的都是本族的伯伯,還有比父親年長的“老哥子”(同輩老哥)。
請春客的禮節(jié)比較繁瑣。每次請客前,父親總要在先天晚上就派我去一些伯伯家和老哥子家,預(yù)先去接一遍,第二天早上又要去速一遍,正式吃飯前再去一個個請到家里來,這叫一接二速三請。后來學(xué)了不速之客的成語,才知道“速”也是邀請的意思。
客人到家后并非馬上就開始喝酒,先還要在桌擺上瓜子花生糕點副食品等,先喝喝茶,聊聊天,這叫“吃干茶”。一會兒后才將干茶撤了,再上酒菜,這叫“濕茶”。按老家的話說,真的“禮行大”。
老家請客排座位也很講究。我們房頭是個大家族,每次請客必須兩桌乃三桌才坐得下。席位原則是:上為尊,左為大。如果兩張桌子并排擺在堂屋里,桌子靠座堂上方為上席,座堂對面為朝席,也叫下席。上席又分左右,左邊桌子為“大儀首”,右邊桌子為“小儀首”。上席四個座位中,最中間的兩個座位最尊,兩旁則次之,中間兩個座位中,左邊桌子的座為“首席”。坐席時先以輩分高低排上下席,再以年齡順序排座次。一條板凳上爺孫輩分可以同坐,但叔侄輩分不能同坐。盡管排座位有明確原則,但任何家請客時總會拉拉扯扯,相互謙讓;也有因坐位不妥而心存不悅的。
請客的桌席和吃法也有許多的規(guī)矩。那個年代的酒席規(guī)格有幾種:有十碗席,有七星席,有四盤四碗席,有四盤六碗席等。菜有“吃菜”和“看菜”,如魚就是看菜,一般是不能吃的,須年年有余(魚)。桌上擺放的鹵菜碟中,腰花豬肝等也只能看,因為一頭豬就那么一點點的腰花豬肝,吃了下次請客就沒了。直到七十年代,看菜的規(guī)矩才慢慢淡化。
擺放菜也有講究,一般肉放上席,魚放下席;魚頭要朝上,魚尾要朝下。拈菜的時候,客人要聽從酌酒人的號令和筷子指向,而且要等上席上的人先動筷子后,大家才能動筷子。吃一筷子菜后筷子還要放在桌上。
過去想到那種繁瑣就很煩,長大后特別做了老師后,才領(lǐng)悟到一點點的東西。中國之所以稱得上禮儀之邦,無字之人之所以文明禮貌,好多都是在繁文縟節(jié)中潛移默化。從前不太富裕的平民百姓,除了薄酒淡菜,更多的是“心”。他們就是用許多的細節(jié)化作禮節(jié),然后用禮節(jié)表現(xiàn)自己的一份心,一份情,一份敬。
回想那時,酒桌談?wù)摰亩际俏覀兗易宓募沂,談的都是祖宗是如何積善行德,家族是如何的相親相幫。家族的“源”“情”“敬”就是在那一年一度的請春客中,受得仰重、傳承、延續(xù)。
那時,手藝人請春客特多特熱鬧。我們拖船埠裁縫木匠瓦匠等手藝人多,大家無論是否師出同門,但請春客時都要相聚互請。一可以增強感情,二可以交流手藝,三利于今后互相幫助。
記得那時,凱林叔好像天天都被人請,我們大隊裁縫多,凱林叔的徒子徒孫多,徒弟家家請春客,他都是必到之人。請他吃飯,除了酒菜盡力豐盛,招待的煙,徒兒們也會盡力換上“新華”“游泳”。老叔雖然已春風(fēng)滿面,興高采烈,但徒兒們還上一個得罪下一個得罪的鞠躬道歉。木匠瓦匠鐵匠篾匠,行行如此。
請春客更是朋友間的必須。那個年代,人們相逢易,相聚也易,但相聚能酣暢淋漓地喝幾杯,真的不易。各家只有在過年時,才能端出幾個菜來,朋友間才能在一起抒發(fā)那濃濃的情感。那個年代,人們把人世間的慷慨繁華都奢侈在了節(jié)日里,都大方在了招待春客中。朋友間請春客,禮的形式要少一些,一般都會豪飲、暢飲,最后成醉飲。那個年代請客沒有絲毫的功利,唯有真情。
請客是鄉(xiāng)親們一種最純潔最樸實的情感表達。記得自己當民辦老師時,我們部分老師間也相互請過春客,后來甚至把平日的友誼和感動都積攢在一塊,期盼用請春客的形式一起表達。那種友情與真情,一切都在請春客的“不言中”。
請春客,在老家既是一種風(fēng)俗,更是人們一種內(nèi)心表達,表達的是濃厚的“情”和崇高的“敬”。而且這種風(fēng)俗,正是老家最高最樸實的情與敬的細節(jié)禮儀演化而成。人們無論貧富,都會以請春客的崇高禮儀,對親人對恩人對老師對要感謝的人加以表達。所以故鄉(xiāng)的正月總是火火熱熱。
那時人們的房子沒有現(xiàn)在豪華,人們的腰包也沒有現(xiàn)在富有。但家家請春客時,屋里屋外都閃耀著人間真情的光華,人人心間都懷著一顆情與敬的淳樸。
請春客是濃濃的親情,綿綿的族情,深深的恩情,切切的友情的密織、締綸、延綿。那川流不息的人客中,那長酌不盡的酒壺中,流淌連綿的盡是人間的情……
2021年12月25日于湖景灣。
作者簡介:黃發(fā)振,筆名長子。江陵縣人,荊州市作協(xié)會員,七七級師范生,當過老師、公務(wù)員,現(xiàn)居南方。二零一九年開始文學(xué)創(chuàng)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