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開心 2017-5-12 23:44 |
---|
簽到天數(shù): 10 天 [LV.3]職業(yè)醬油
論壇版主
  
- 積分
- 7906
|
“熱湯”潑出了一個冷漠的利己社會
7月26日,在黑龍江佳木斯的一火鍋店內,一女顧客帶著孩子到店內吃火鍋,因為點飲料后沒吸管,就自行拿取臺面上別的飲料吸管。懷孕的女店員董曉蒙上前阻止,該名女顧客暴怒拿起火鍋湯潑向店員,造成店員燙傷,并可能影響到其肚子里的孩子。
無獨有偶,8月24日,一女子在火鍋店遭服務員開水澆頭。兩起以熱水為“兇器”的傷人事件,都是因服務糾紛引起的,一起是火鍋店服務員受傷害,一起是來吃火鍋的顧客被嚴重燙傷。這就很難說服務員和顧客誰脾氣更惡劣一些。而且,即使哪一方的過錯更大,但從實施的傷害手段來看,都是極其過分的。
也許有人會疑惑,兩起熱水潑人事件的當事人,為何火氣這么大?但當把這兩期事件聯(lián)系起來看,其中的一個共性,折射出當前的某種社會生態(tài):一己之利成為最高利益,使私己成為一切的參考點,使個人需求成為萬事的最終理由。馬丁·雅克在《親密感的喪失》一文中指出,我們不再像過去那樣感到快樂,因為我們的幸福感所仰賴的親密感正在喪失。馬丁·雅克認為,市場不斷滲入社會的各個部分,市場邏輯如今得到廣泛的普及,它成了我們對內在自我和親密關系的評判尺度。市場剝蝕了人之所以為人的意義所在。個人主義的信條與市場主義的教義合而為一,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構架。我們生活在一個利己的市場社會中。
話說我國是一個人情社會,而人情社會的優(yōu)勢就是以自己生活環(huán)境和過往經(jīng)歷中締結人緣關系,通過各自勢力的互補,給予圈中人辦事以幫助。但這種人治社會的產(chǎn)物,明顯有悖于法治社會的原則。在社會競爭日趨激烈的現(xiàn)實下,這種人情關系被利益進一步細分,使得“圈外”的人際關系更加冷漠。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正如馬丁·雅克所言,親密關系的評判尺度是按照市場邏輯劃分的。而當把有關人情社會的陋習,摻雜到市場邏輯中時,加之尚未規(guī)范的市場邏輯還受制于權力的因素,那么,勢利就成了各個社會階層的通病。所謂“勢利”,就是對有財有勢的人趨奉,對無財無勢的人歧視的惡劣作風。
當人際親密關系的評判尺度按照市場邏輯劃分時,服務行業(yè)中的服務與被服務關系,更容易在約定的條件下變得毫無人情。因此,在彼此覺得不滿意時,就會毫不留情。
然而,這并非“市場邏輯”的本真。問題在于,當市場邏輯還摻雜人情關系時,人們對它的體驗是不正常的。因為,市場邏輯包含著的公平交易,還受到了權力的左右。這就讓市場邏輯中的契約精神受即時的權力狀態(tài)影響;蛟S,向服務業(yè)潑熱湯的顧客,也會在有求于人時低三下四,而這個時候他(她)就覺得自己是爺。更可能是社會分化帶來的不同階層優(yōu)勢,養(yǎng)成了某些人的驕橫跋扈。而這種勢利的社會現(xiàn)象,也會引發(fā)弱勢群體的反感,抵觸情緒下的爆發(fā)也是難以避免的。
因此,“熱湯”潑出了一個冷漠的利己社會。這種行為是諸如“扶不起”,哄搶等社會不良現(xiàn)象的極端表現(xiàn)。在這其中,值得反思的是,包括物質文明在內的社會變化,在自然科學發(fā)展的同時是不是顧及了社會的進步?
文/知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