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開心 2021-10-13 16:10 |
---|
簽到天數(shù): 405 天 [LV.9]大名鼎鼎
小編
 
- 積分
- 240926
|
640.webp (21).jpg (203.06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2-24 10:23 上傳
攝影 江陵攝影家協(xié)會 樊孝銀
人生就像一只飛鳥,離開巢穴,總會歸窠。我的人生里,郝穴就是我的“雞塒”之地。
所以,我?guī)е鴿鉂獾募亦l(xiāng)情愫寫下《沁園春•寄盼江陵》一詞:
沁園春•寄盼江陵
沃土江陵,一馬平川,鶴翥鷺翔。有河洲密布,水云阡陌,市門如許,魚米豐雙。似畫長堤,回腸九曲,險段荊江無仿徨。清佳地,讓千年郝穴,不再滄桑。日新郊野城鄉(xiāng),園林式、閑庭鳥語香。
喜三橋浮霧,九州通鐵,機飛四海,商買諸方?萍寂d區(qū),春秋產(chǎn)業(yè),開發(fā)優(yōu)游迎眾邦。昌繁夢,盼百行萬事,腰壯雄強。
640.webp (20).jpg (240.88 KB, 下載次數(shù):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2-24 10:23 上傳
圖片攝影 江陵攝影家協(xié)會 童奎
我為何對郝穴情有獨鐘呢?緣于我的老家在南五洲新江村(中碼頭),與之隔水相望,她,是我人生見到的第一座集鎮(zhèn),同時我在江陵的江北土地上已工作近四十年。南五洲,原先為郝穴的屬地,叫郝南,后因行政區(qū)劃而產(chǎn)生區(qū)別。我曾豪情戲題:
《南五洲》
九曲荊江送百川,
長流萬古不回還。
五洲若問在何處,
郝穴新城過渡船。
從中碼頭渡過長江,只需二十多分鐘。渡船,是新江村村民集資購買的,對本村村民實行全員免費。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能走出鄉(xiāng)村,去看一看外面的大世界,因此,一有空,就喜歡往郝穴鎮(zhèn)上跑。數(shù)十年來,郝穴是我出門與歸宿的必經(jīng)地。
兒時的郝穴,是一座古鎮(zhèn)。光滑的青石板路,古老的青磚黛瓦房,精美的雕梁畫棟,徽式的挑角飛檐,傳統(tǒng)的門當與戶對,紅紅的春聯(lián)門牌,加上廳堂的金碧輝煌,仿為宮廷別院。曾經(jīng)記得,從中碼頭郝穴渡口下堤,入鎮(zhèn)不遠處,有一條南北向的青條石街坊,街面西側,有一座類似佛堂的民居,堂屋正中有一樽金銅長頸仰首大烏龜,長約2米,寬約1米,背高約0.5米,背負著與身同寬的一塊碑牌,其高度超過我那時身高,金龜四周可以環(huán)視。龜軀占到堂屋面積一半左右,中堂案臺上點有香火。龜頭與龜身,錚錚發(fā)亮,傳說觸摸龜身可以賜福平安和長壽。經(jīng)年后,這件古董不見了,但它的模樣至今還在我腦海中時時浮現(xiàn)。那時鎮(zhèn)上街道并不大,大體呈井字形,東西向的西湖路、建設路,長約1000—1500米,連接南北向的太平路、泳濟路、沿河路,長約200—300米,還有一些大大小小的街巷。
640.webp (19).jpg (168.39 KB, 下載次數(shù):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2-24 10:23 上傳
記憶中,西湖垴為核心街區(qū),在總體上,太平路最古老,西湖路最繁華,建設路最時髦。每每過年過節(jié),西湖路上,人頭攢動,車水馬龍,好不熱鬧!井字型主街中間有西湖,為“口”字形放射狀水網(wǎng)。西湖橋、永濟橋、太平橋、永濟垱橋、丁公橋和周孔橋將街區(qū)相勾連。郝穴的大街小巷,木板門店,依街而立,鎮(zhèn)民淳樸,依湖而居;街巷、樓臺、店面,櫛比鱗次,高低錯落;柳立兩岸,湖生云煙,是一座精致的江南水鄉(xiāng)古鎮(zhèn)。但遺憾的是,那時的西湖,水系填塞,水色暗淡,煤油味甚濃,經(jīng)常翻塘死魚,腥臭彌天,大煞風景,F(xiàn)經(jīng)內荊河水系環(huán)境綜合治理工程全面開展,兩岸風景和水質都改善了許多。
郝穴,有二千多年建埠歷史,人文㡳蘊豐厚。“郝穴”美名,筆者歸納為四說。
一是地理說。郝穴因穴得名。史載古代荊江兩岸有九穴十三口,郝穴為九穴之一。為何有的稱為口,有的稱為穴呢?古代地理命名非常講究,江河相通之處為口,如漢口;江湖交匯之處為穴,如郝穴。郝穴,正是西湖與長江交匯之處。明朝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郝穴口被堵塞,荊江大堤連成一體,河湖景觀自此消失。
二是方言說。郝穴,曾叫鶴澤、鶴渚、鶴鳴、鶴穴,官方和文獻多用鶴穴,索其源可追溯至1700年前的東晉時期,足見小鎮(zhèn)之古老。由于“鶴”“郝”在我地讀音相同,因此,漸漸地,人們便把這里稱為郝穴,至民國猶盛。遺憾的是,由于人鶴爭地,曾經(jīng)的鶴渚早已沒有鶴了。
三是羊祜說。兩位南宋人分別所著早期地理志書《輿地紀勝》《方輿勝覽》,均記載羊祜取鶴教舞的事情:晉羊祜鎮(zhèn)荊州,江陵澤中多有鶴,常取之教舞以娛賓客,因名鶴澤。后人遂呼江陵郡為鶴澤,是云夢澤之一部分。而今,云夢澤,空擁其名,遺存在古籍里。
640.webp (18).jpg (198.16 KB, 下載次數(shù):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2-24 10:23 上傳
攝影 江陵攝影家協(xié)會 賀平
四是郝姓說!洞竺饕唤y(tǒng)志》:“郝穴,以郝隆所居而名。隆,字佐治,為南蠻府參軍,晉桓溫時也”。(府志、縣志均沒曾記錄)郝穴是因郝隆這個人而得名。郝隆是什么人?山西人,他是桓溫的參軍;笢厥腔实鄣呐觯瑬|晉權臣,曾任荊州都督,南蠻府校尉。郝隆作為副將,跟隨恒溫來到荊州,并鎮(zhèn)守于郝穴。因郝氏在荊州當了大官,眾多山西的郝姓家族追隨來到這里,形成郝姓聚居區(qū)。當今,郝穴郝氏人家并不多,謎底有待揭開,但并不妨礙郝姓說的可能性。
不管大家傾向于哪一種傳說,都無意中增加了郝穴的厚重與古老,豐富了江陵人文,給一個鮮活的小小郝穴城以生命力。
郝穴,雖然離我老家只有二十幾分鐘的舟渡航程,極目可望,但還是略覺不便。一是遇大霧、大風、大雨會停渡;二是過河常依人數(shù)來確定開渡,間隔至少一小時,時而會誤渡或等渡;三是約下午5點收渡,稍誤就會無法過河。曾記得,讀大學期間,約麻城林姓同學到我家來玩,由于路途轉車延誤,到郝穴時,已是黃昏。那時沒有手表,更沒聽說過“手機”,不便掌握與聯(lián)系。學生的我們,手頭拮據(jù),無錢住賓館,只能跟服務員反復說好話,花2元錢在郝穴文化館對內服務招待所擠了一晚,同情接待我們的是一位孟姓女士。回校后,為表達感謝,還與同學一起專門給孟女士寫了一封信。無巧不成書,后來孟女士成了同事的愛人。每每與孟女士談及此事,都會相視一笑:感恩搭救,感恩又見!
郝穴的傳說和古遺跡較多,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鐵牯牛和仙鶴樓。
640.webp (17).jpg (47.97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2-24 10:23 上傳
每年春節(jié),三五男兒,定會游逛鐵牯牛。鐵牯牛距鎮(zhèn)約2公里,相對較遠,堤面是泥土路,來回全靠步行。鐵牛基座周邊,為原生態(tài)狀,無護欄、無廣場、無道路、無游客,本質上是森林間一樽牛首鑄鐵獸。
640.webp (16).jpg (236.76 KB, 下載次數(shù):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2-24 10:23 上傳
上、下游的堤臺上栽植有許多水杉樹,那時已成林。兒時的我們,仰望藍天,水杉直插云霄,朵朵白云飄過,心兒像風箏,好想隨云朵一起飛。江風吹來,或含爽意,或夾煙紗,或裹水汽,富含負氧離子的味道,滋潤心扉,清新無比,讓人飄逸。對岸,堤柳婀娜,村舍掩映,海市蜃樓般,如夢似幻。每當清晨,遠處江面,時有江豚嬉逐,翻騰之間,激起波浪與堆雪,江豚換氣吹出的水汽,遠遠可見,聲音悅耳動聽。每經(jīng)落日,孤霞與大雁齊飛,落日熔金,波光粼粼。一葉扁舟從天邊劃來,碩大的江天與一葉扁舟映入眼簾,好有畫面質感,更具詩情畫意。突然間,波浪陣陣,驚濤拍岸,瀠洄競逐。小扁舟,劇烈搖晃,虛汗傾出,差點傾覆。原來,彼岸一艘大型船舶已去云天,延時的江面美景盡收眼底!
640.webp (15).jpg (177.44 KB, 下載次數(shù):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2-24 10:23 上傳
攝影 江陵攝影家協(xié)會 樊孝銀
堤內就是龍淵湖,湖面寬廣,一眼望不到頭。聽老人們講,湖是因洪泛時潰堤沖刷而成。每至夏天,湖邊,水草豐盛,蒹葭蒼蒼;水面,浮萍浪梗,菱花盛開;近處,蟲蛙喧鬧,野禽橫飛;遠處,荷蕾隨風,紅白兼開,是個實實在在的原生態(tài)漁村,后來抽沙吹填,面積大幅萎縮。每至冬天,百草枯黃,荷枝萎殘,蘆花茫茫。
640.webp (14).jpg (123.51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2-24 10:23 上傳
攝影 江陵攝影家協(xié)會 譚紹華
時有寒潮,冰天雪地,空馀一片古澤凄清!春節(jié)時,頑皮的我們最得意的是放煙花。在春節(jié)放過的鞭炮渣里,揀一些沒爆炸的鞭炮,專門跑到鐵牯牛處去燃放。火柴一劃,簽香一點,伸向火索,隨即可聽“嘶嘶”之響,稍刻,雙指掩耳,側身蹬下,轟的一聲巨響,好不快活,嘻嘻笑聲里送走一陣驚起的云雀。時有失誤,火候把持不準,將手指炸得麻麻痛,雖哭尚笑。鞭放完了,就在牛身上爬上滑下,泥褲灰身,不累不還。許多年,都如此這般!正因如此,我常自詡:“我是摸著鐵牯牛屁股長大的!”
640.webp (13).jpg (146.67 KB, 下載次數(shù): 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2-24 10:23 上傳
攝影 江陵攝影家協(xié)會 張鳴
那時,記得牛身左側有一大窟窿。后來,據(jù)老人們講,這是日軍攻占郝穴時,被炮彈炸的,這才方覺戰(zhàn)爭剛剛離開。
640.webp (22).jpg (90.58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2-24 10:29 上傳
每每重訪故地,感懷萬千,寫下七律《記鎮(zhèn)安寺鐵牯牛磯》:
記鎮(zhèn)安寺鐵牯牛磯
鐵牛磯畔夕陽斜,岸柳婆娑浪舞花。
滾滾長江橫宇際,年年瑞獸護桑麻。
三生幸與賓朋影,八字相留鶴穴家。
楓善紅時多寫意,濤驚遠水入天涯。
640.webp (12).jpg (130.87 KB, 下載次數(shù): 1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2-24 10:23 上傳
攝影 江陵攝影家協(xié)會 樊孝銀
640.webp (11).jpg (79.43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2-24 10:23 上傳
仙鶴樓重建前與重建后
小時候,并無仙鶴樓。1984年,在當時的主官黃遠志的主持下,為紀念羊祜大都督為鶴穴命名而建。仙鶴樓,位于郝穴西湖的東岸,臥南枕北,呈六角形,四重飛檐,屋脊六龍齊飛,樓頂仙鶴欲起待展,仙鶴樓比當時的大多建筑高出許多,總高度達28米,當年就已成為郝穴的地標性建筑。遠遠望去,只見叢林中的樓頂上,突然一只白鶴驚飛,沖向穹空,給郝穴古鎮(zhèn)平添了些許靈動!后來才知道,樓南“仙鶴樓”三字,由老中醫(yī)、書法家湯仙遇書寫,樓北“健翮凌云”四字,由郝穴書法家李章達書寫。湯仙遇是治療燙傷專家、書法家、史志家、江陵史志學會主席湯立中先生的生父,湯立中、李章達與我都是江陵鶴鳴詩聯(lián)的老熟人。作為游子,每當仙鶴樓進入我視線,就知道到家了。
640.webp (10).jpg (175.33 KB, 下載次數(shù): 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2-24 10:23 上傳
攝影 江陵攝影家協(xié)會 樊孝銀
小時候的郝穴,對外交通主要依賴103省道和郝穴港。103省道,是我走出郝穴、求學高校、奔向城市的主要通道,也是我結婚生子,回家探親的首選路徑。郝穴汽車站,早先離郝穴轉盤一公里左右,后來隨著城鎮(zhèn)的擴大,沿103國道向熊河方向搬遷了一段距離,離鎮(zhèn)中心越來越遠,從中碼頭到車站,需穿過整個街鎮(zhèn),沒有公交,全靠步行。如果隨身攜帶行李較多,就只能乘坐人力三輪車前往。
640.webp (9).jpg (62.36 KB, 下載次數(shù): 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2-24 10:23 上傳
小時的郝穴港,其實是一片港區(qū),有五六個碼頭,有的碼頭是臨時由長木跳板延接搭成,沿岸一字排開,連綿數(shù)里。港口人貨兼并,郝穴港港樓是游客中心,也是整個港埠中心。常見貨品有化肥、糧食、水泥、泥沙、鵝卵石、煤炭、楠竹等等?停ㄓ危┹,上至重慶,下至上海,四通八達,常見上行、下行客船同時到達郝穴港的繁忙景象。不同的船舶,到(出)港鳴笛,聲震兩岸,余響連連。大型豪華游輪上,時見一些金發(fā)女郎談笑風生,指點兩岸。
640.webp (8).jpg (379.61 KB, 下載次數(shù): 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2-24 10:23 上傳
在荊州至上海方向,尚沒有高速公路的時候,我們單位許多上海知青或后代,就是就近在郝穴登船往(返)探親的。郝穴港,西來東去,四海云集,熱鬧非凡,時稱小“漢口”。經(jīng)郝穴港,我唯有一次到公安阧湖堤的搭乘經(jīng)歷,四毛錢,航程近2小時。如今,郝穴港站樓廢棄經(jīng)年,現(xiàn)已成為江陵重點文物保護點,無非是想讓曾經(jīng)的游子,不僅僅只有孤零的回憶。
那時郝穴的工業(yè)屈指可數(shù),稍有名氣的有火柴廠、消防器材廠、棉紡廠、糧油加工廠等。印象最深的是造紙廠。造紙廠在臨近郝穴港的大堤內側堤坡邊。利用從四面八方運來的稻(麥)草或蘆葦來打漿造紙,一時不能制漿,就在堤坡處堆草成垛,場面壯觀。
640.webp (7).jpg (129.47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2-24 10:23 上傳
對郝穴之記憶,綿綿不絕……
回顧過往,鶴鄉(xiāng),得天獨厚,物華天寶,“鶴”與“牛”,天賜江陵。天空,有仙鶴相佐,給江陵人民帶來了吉祥、清雅、長壽;地面,有鐵牛日夜堅守,殷勤耕耘,確保了荊江大堤的安瀾,實現(xiàn)了人民的幸福。九曲荊江,關系全國,牽系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心,周恩來、江澤民、朱镕基、李瑞環(huán)、溫家寶等都曾親臨鐵牛磯,給江陵人民帶來無限關懷與鼓勵。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乘船考察了荊江郝穴區(qū)段,重申“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江陵自此將“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fā)”的長江綠色發(fā)展號角吹響。
參看現(xiàn)實,往昔歷歷。郝穴,獨擁仙鶴之靈性,雄居八百里云夢澤上,歷經(jīng)二千年滄桑,充滿八百年楚國之神韻,依托七十五年革新之牛氣,歷經(jīng)三十年新縣喬遷之契機,千行百業(yè)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大變樣。
640.webp (6).jpg (124.28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2-24 10:23 上傳
攝影 江陵攝影家協(xié)會 樊孝銀
僅剛剛過去的2024年,江陵全面聚焦中國式現(xiàn)代化江陵篇章,錨定“而立見效”目標,交出了一份向難求成、競進有為的發(fā)展答卷。
這一年,江陵承壓而上、砥礪前行,“江陵速度”持續(xù)強勁。地區(qū)生產(chǎn)總值、規(guī)模工業(yè)總產(chǎn)值、工業(yè)技改投資增速位居全省第一。這一年,重點攻堅、勇毅前行,“江陵實力”明顯增強。以華魯恒升、中化農業(yè)、江恩新材料為代表的新能源新材料成為首個百億級產(chǎn)業(yè),稅收過億元企業(yè)實現(xiàn)“零”的突破、達到2家,化工園區(qū)通過全省首批D級認定,長江中上游最大公用石化碼頭建成投用。
640.webp (4).jpg (83.4 KB, 下載次數(shù): 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2-24 10:23 上傳
這一年,江陵爭先創(chuàng)優(yōu)、奮力前行,“江陵品牌”不斷打響。成功納入全國農村電商快遞協(xié)同發(fā)展示范區(qū)創(chuàng)建名單、首次寫入《湖北省政府工作報告》,正式入選全省數(shù)智化病理服務體系建設省級試點、“江漢大米”整縣推進核心產(chǎn)區(qū)、青年發(fā)展型縣域省級試點、農業(yè)社會化服務省級試點,成功創(chuàng)建省級食品安全縣。以郝穴為中心的城區(qū),變化發(fā)展更為迅猛,難以一一述及,今以《沁園春•蝶變我江陵》而概之:
沁園春•蝶變我江陵
百里江陵,九省通衢,阡陌縱橫。見聳樓林立,平川沃野,產(chǎn)園棋布,古鎮(zhèn)新城。碧翠龍淵,青蒼堤樹,牛獸霓燈送日星。雙橋架,可東西舟便,南北車輕。
曾經(jīng)歲月崢嶸。僻鶴穴、三災欺白丁。苦鳥鷗惹事,鮫龍作浪,水深黎庶,夜哭儒生。國立時殊,市聯(lián)卅載,綠水青山游子驚。三中會、又春風吹拂,再啟征程。
也謹以《滿江紅•吟新江陵》一詞祝鶴鄉(xiāng),乘風破浪,勇毅前行:
滿江紅•吟新江陵
煙雨江陵,河津處、田原絕美。居郢楚、靠南朝北,傳承于史。自古漁鄉(xiāng)藏故里,到今蝦稻香新市。牽行客、回想老荊州,皆欣喜。
長江靜,平野翠。湖水碧,亭樓異?瓷愁^腰壯,鶴安天洗。千載難逢成偉業(yè),殷勤方有繁花蕊。每醉唱、一首鐵牛歌,猶縈耳。
郝穴,既已初見,不忘相戀!乙巳元宵剛過,各行各業(yè)正迎新起航!祈福鶴鄉(xiāng),誠祝江陵,鐵牛永固,仙鶴長飛!更盼江陵,雄起荊沙,祿潤人民,榮滿神州!
640.webp (4).jpg (51.66 KB, 下載次數(shù): 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25-2-24 10:35 上傳
作者簡介:胡從發(fā),筆名米多阿發(fā)、飛博士,湖北荊州人。中華詩詞學會會員,湖北省中華詩詞學會會員,荊州市詩詞楹聯(lián)學會會員,荊州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沙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早年從事科研工作,發(fā)表學術論文幾十余篇;現(xiàn)專從人民警察工作,三級高級警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