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24.53 KB, 下載次數(shù): 6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4-4-27 17:52 上傳
昨天,全家人為夏雅琪(中)舉辦生日宴,慶賀她22歲生日。爸爸媽媽為雅琪送上生日蛋糕。
2.jpg (50.64 KB, 下載次數(shù): 7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4-4-27 17:53 上傳
媽媽為雅琪將要出生的小寶寶編織了十幾件毛衣。
“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祝雅琪生日快樂,天天快樂……”昨天中午,一支動情的生日歌從武昌徐家棚一家酒店的包房里飄出。
包房里的餐桌上,一只插有“22”字樣蠟燭的大蛋糕閃耀著點點燭光,一位年輕女子正對著蛋糕,流淚許著愿,為她唱起生日歌的是她親愛的父母、外婆、舅舅、姨媽、姨父、舅媽,弟弟上課沒能趕來,但這蛋糕,是弟弟專門為她訂制的……她就是一個多月前,在漢尋找父母的夏雅琪。這是她8歲那年被河北養(yǎng)父收養(yǎng)后,14年來第一次踏上家鄉(xiāng)武漢這片故土。
睡前默默背誦爸媽的名字
1999年秋,因7歲的女兒夏雅琪沒有戶口難以入學(xué),夏明生肖春蓮夫婦不得已將女兒送進(jìn)了福利院。2000年國慶節(jié)的前一天,夏明生騎著自行車去福利院想接女兒回家過節(jié),卻意外得知女兒已被一位外地人收養(yǎng)走了。
養(yǎng)育了7年的女兒,一下子被別人抱養(yǎng)走了,夏明生大腦一片空白,他失魂落魄地騎車回家,迎面駛來一輛汽車他也沒能看見,徑直地撞過去……他的右手食指和無名指當(dāng)場骨折。從此,思念女兒的心痛每每會伴著手指的傷痛夜夜發(fā)作。
今年春節(jié),一大家人聚在一起看電視?吹诫娨暪(jié)目里有人在尋親認(rèn)親,夏雅琪87歲的外婆回頭對大家說,我們家的琪琪今年也該22歲了,她那么聰明,一定記得家在哪里,一定也會找回來的,希望我能等到那一天……
與此同時,十多年來,被抱養(yǎng)到河北的夏雅琪也是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武漢的父母。十多年來,她每天睡覺前,都會睜著眼在心里默默背誦一下爸爸、媽媽和弟弟的名字,才能安心地睡去。她害怕有一天她會忘記這些重要的名字,她知道,將來某一天,她能憑借這些名字,找到武漢的家,找到武漢的親人。
今年3月中旬,婚后懷了孕的夏雅琪思親情緒愈來愈濃。丈夫程進(jìn)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當(dāng)四下打聽得知有個《尋找》欄目時,他撥通了求助電話。
3月17日,以《夏爸爸肖媽媽,女兒在找你們》為題刊發(fā)了尋親報道。報道一出,廣大讀者積極提供了線索,見報當(dāng)天,夏明生肖春蓮夫婦就被找到了。得知失散了14年的女兒在苦苦尋找他們,這對夫婦喜極而泣。次日一大早,思女心切的肖春蓮便請假踏上了去往安徽的列車。母女灑淚短暫團(tuán)聚后,相約武漢再見。
最難忘排骨藕湯和熱干面
4月22日,是夏雅琪生日。找到父母后,夏雅琪心底一直盼望著能在武漢、在父母身邊再過一回生日。
4月18日,夏雅琪便迫不及待地來到了武漢。18日晚,夏雅琪武漢的親人全來了,照夏家的話說,那晚的團(tuán)聚飯,比過年吃團(tuán)年飯人頭還來得齊。
幾天來,家人每頓都不重樣地給夏雅琪做著各種好吃的好喝的,親人們還帶她重游東湖重登磨山重游青少年宮……夏雅琪告訴父母,她心里一直記得排骨藕湯,一直記得熱干面,這是她小時候最愛吃的兩樣?xùn)|西,但她不知道它們的名字。剛懷孕時,夏雅琪和丈夫還在北京上班,她忽然特別想喝排骨藕湯,她跟丈夫說,小時候在武漢,父母經(jīng)常做給她喝的一種湯特別好喝,但不知叫啥名字,只知道湯里有排骨和蓮藕。程進(jìn)連忙買來排骨和蓮藕,湯煨好了,夏雅琪一嘗大失所望,藕脆脆的不粉,湯也完全不是記憶中的味道……4月18日回到武漢,一進(jìn)家門,媽媽就給她盛了一大碗排骨藕湯。湯還沒進(jìn)口,飄過來的香氣就已經(jīng)告訴她,這就是她日思夜想的那種湯了。挑起一塊藕送進(jìn)嘴里,那粉粉面面的感覺,仿佛又回到了童年,回到了媽媽溫暖的懷抱。
提到熱干面,夏雅琪笑起來。她記得小時候在武漢過早時吃的一種面很好吃。長大后她在北京吃到炸醬面時,以為就是小時候吃過的那種面,只是味道沒有記憶中那么香而已。此番回到武漢,爸爸特地帶她去戶部巷吃了蔡林記熱干面,面吃到嘴里的那一瞬間,童年的記憶一下子涌上心頭。她這才知道,她小時候最愛吃的這種食物名叫熱干面。
媽媽趕織了十多件小毛衣
小時候,夏雅琪在兩個地方住過,一處是外婆家,一處是父母家,外婆家在徐家棚。前幾天,當(dāng)父母把她帶回原來武昌江邊老住處和外婆家時,夏雅琪都憑著往昔的記憶正確地指出了家門。
走進(jìn)夏家,夏雅琪暫住的臥室床上,堆滿了花樣各異的小毛衣、小毛褲、小斗篷、小背心……每件衣物款式都很講究,就連上面的小飾件也都非常精巧……不聽夏雅琪解釋,還以為這些衣物都是買來的。而事實上,這十多件小衣服全是肖春蓮一個多月來日日夜夜用毛線趕工打出來的。
夏雅琪感懷地對記者說,上個月媽媽從安徽回漢后,就聽她電話里說在為寶寶打毛衣。開始也沒想到打毛衣會有多辛苦。這回來了,看到媽媽除了吃飯、睡覺,剩下的時間全都抱著毛線團(tuán)在那里不停地埋頭打啊打啊……誰勸她歇歇也不聽,媽媽說,孩子就要出生了,她希望寶寶生下來后,從頭到腳上穿的全都是外婆打的“愛心毛衣”,就和寶寶的媽媽當(dāng)年一樣。
昨天的生日宴上,夏雅琪幸福地笑著。她感慨地說:“今年春節(jié),我?guī)е煞蚧氐胶颖别B(yǎng)父家過年。年夜飯是我們?nèi)齻人一起吃的,對比別人家的團(tuán)年飯都是滿滿一大家人,我家的那個場景的確讓人有點心酸。大年初五,我又陪丈夫回安徽過年,丈夫家里每餐飯都是一大家人,丈夫自豪地說,你看我們家人多不多。這次丈夫陪我來武漢,我們家一吃飯也是一大桌都坐不下,我覺得我找到了生命中曾經(jīng)遺失的親情和祖根,從今往后,我也是有根的孩子了,我內(nèi)心深處埋藏了十多年的那種孤獨感,瞬間煙消云散了。今天我生日,我只想說,感謝所有武漢親人給我愛,陪我成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