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鶴故里 靈秀江陵:江陵縣城市宣傳片
640.webp (4).jpg (88.27 KB, 下載次數(shù): 10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12-2 09:00 上傳
江陵,因“地臨江”、“近州無高山,所有皆陵阜”而得名,位于湖北省中部偏南、江漢平原西部、長江荊江河段左岸。
640.webp (5).jpg (59.95 KB, 下載次數(shù): 12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12-2 09:00 上傳
江陵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公元前278年秦將白起拔郢始置江陵縣,迄今已有2294年的置縣歷史。屈原曾留下“過夏首而西浮兮,顧龍門而不見”的難舍江陵情節(jié),著名大詩人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還”更是讓江陵享譽國內外。
640.webp (6).jpg (85.85 KB, 下載次數(shù): 10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12-2 09:00 上傳
1994年,荊州沙市地市合并,設立江陵區(qū),1998年重置縣治?h城郝穴,曾是仙鶴棲息之地,亦稱仙鶴故里,自古流傳著羊祜“取鶴教舞”的動人傳說。境內的鎮(zhèn)安寺鐵牛、江陵抗戰(zhàn)烈士紀念園、郝穴范家堤建閘記碑等靜默守護,更是訴說著江陵過去的滄桑巨變,見證著這個城市如歌的歲月。
640.webp (7).jpg (86.73 KB, 下載次數(shù): 11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12-2 09:00 上傳
西湖:又稱郝穴河,是長江水漫溢郝穴口后千百年來沖擊而形成的,與內荊河相通。西湖上有四座橋即永濟橋、西湖橋、躍進橋、仙鶴橋,中間形成西湖垴小島。西湖垴這塊高地,便是郝穴最早的源頭。
640.webp (8).jpg (61.7 KB, 下載次數(shù): 11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12-2 09:00 上傳
仙鶴樓:建于20世紀80年代初期,位于西湖的西岸,坐北朝南,平面為六角型,鋼筋混凝土仿古結構,四重飛檐,內設旋轉樓梯。底層有六根立柱,且有回廊,三樓窗楣上懸掛“仙鶴樓”門匾,寶頂上有一只展翅騰飛的仙鶴,為江陵城區(qū)標志性景觀。
640.webp (9).jpg (30.39 KB, 下載次數(shù): 10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12-2 09:00 上傳
鎮(zhèn)安寺鐵牛:位于荊江鐵牛磯段江陵濱江公園內。鐵牛建于清咸豐九年(公元1859年),是中華第一堤的標志,是江陵人民戰(zhàn)勝洪水的象征。其形狀為獨角獸形,前立后蹲,高踞堤岸,俯視長江,身長3米,高1.8米,寬0.9米,尾右盤長1米,外實內空,重約2噸,牛背有銘文126字,其中篆、隸文各63字,由荊州知府唐際盛主持鑄造。鐵牛造型雄偉,神態(tài)威武逼真。建國后,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都曾到此視察,指導抗洪。
640.webp (10).jpg (63.33 KB, 下載次數(shù): 9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12-2 09:00 上傳
龍淵湖濕地公園:地處江陵大道與龍橋路之間,東接規(guī)劃居住區(qū),西臨荊江大堤,占地面積34萬平方米,其中水體面積21萬平方米。 西臨長江,與鐵牛磯公園對角相望,位于江陵大道與濱江大道交界處,是自然形成的一片濕地區(qū),共18.3公頃。
640.webp (11).jpg (67.58 KB, 下載次數(shù): 11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12-2 09:01 上傳
主要以文化為載體,濕地保護為原則,打造宜居城市形象窗口為目標,是集文化娛樂、生態(tài)濕地保護為一體的綜合性城市公園;龍淵湖分為生態(tài)凈化展示、植物科普園、鶴壽廣場、童歡野趣四個部分,廣場以“鶴”為主題設計,是人們茶余飯后的一片休閑之地,感受回歸自然的美好情懷。
640.webp (12).jpg (89.76 KB, 下載次數(shù): 10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6-12-2 09:01 上傳
西湖公園:西湖公園(含沿河路)改造工程于11月4日正式開工,工期150天。該項目位于內荊河以東,南環(huán)路以北,花園路以西,總占地面積26617平方米,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建筑安裝、環(huán)境景觀、市政設施三大子項工程。其中:建筑安裝工程主要包括公共廁所新建,主入口牌坊、烈士紀念碑、望江亭翻新等;環(huán)境景觀工程主要包括停車場、親水平臺、廣場及運動場、綠化等;市政設施工程主要包括給水、排水、電力、通訊等,項目總投資1680萬元。 (江陵政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