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菜市場上的扁豆角,平時就賣三四塊錢一斤,或配肉或素炒都不錯。昨天傍晚,有個小販處理扁豆角,五塊錢居然能給三斤。張大娘認為便宜,買回來吃了兩頓還剩一半。那扁豆角有點老,但是扔了也挺可惜,所以明天還得接著再吃。張大爺感慨地說:“這可真是‘貪賤吃窮人’。
“貪賤吃窮人”,是老天津衛(wèi)人當年常講的一句俗語,意思是說買東西的時候只圖便宜而不考慮是否需要,結(jié)果看起來似乎十分劃算,卻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比方說超市搞促銷,規(guī)定消費一定金額后有獎勵。不少人禁不起誘惑,為了那點值不了幾個錢的贈品,多買了不少用不上的東西。
那么,貪便宜就一定上當嗎?其實也不盡然。八旬以上的老人可能還會記得,南市“三不管”有專賣“折籮”的地方,被稱為“六國飯店”。當年英、法、美、德、日、俄六個國家合資,在北京東交民巷開了一家富麗堂皇的餐飲旅店,來的都是達官貴人,貧窮百姓望而卻步。天津衛(wèi)的老少爺們兒樂觀詼諧,把賣“折籮”的稱為“六國飯店”,既有自嘲的成分,也有苦中作樂的意味。
所謂“折籮”,就是飯館里的剩菜。那年代,有錢人都喜歡擺譜兒,呼朋喚友七碟八碗地點了不少,臨走時絕對不會打包。比方說,整條的紅燒黃花魚只動了一筷子,賣“折籮”的把它翻過來擺在那里,價格僅有原來的兩成。一碗蝦仁獨面筋,只賣一份燴豆腐的錢。這樣一來,勞動人民也有機會品嘗飯館菜肴的風(fēng)味了。
天津人講究吃,美其名曰“借錢吃海貨,不算不會過”?墒牵允裁、怎么吃也是學(xué)問。七八兩重的大螃蟹滿黃頂蓋兒,一百塊錢一斤,而旁邊還有十塊錢一斤的,買一堆才三十來塊錢。常言道“寧吃鮮桃一口,不吃爛桃一筐”,會吃的主兒肯定選擇前者。從這個意義上講,“貪賤吃窮人”這句話并不適合所有的人。
君不見,某些人買東西專門挑貴的。在他們的心目中,“一分錢,一分貨;多花錢,買不錯”。不過, 一切事物都有兩重性,有利就會有弊。有句著名的廣告語叫“不選貴的,只選對的”,細想一下還是有道理的——千好萬好,適合才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