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開心 2021-10-13 16:10 |
---|
簽到天數(shù): 405 天 [LV.9]大名鼎鼎
小編
 
- 積分
- 240641
|
0.jpg (107.6 KB, 下載次數(shù): 53)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21 12:03 上傳
課上,她是負責認真的何老師;課下,她是體貼入微的小何姐姐。她就是滇西北支教團的其中一員,目前支教于竹山完小學的90后湖北女孩何小葉(化名)。小何老師是湖北荊州人,湖北武漢理工大學管理系畢業(yè),支教前,她辭去了在北京的高薪工作。
0 (1).jpg (240.84 KB, 下載次數(shù): 5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21 12:03 上傳
位于寧蒗縣西川的竹山完小。
0 (2).jpg (139.5 KB, 下載次數(shù): 4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21 12:03 上傳
何老師來到小涼山已經(jīng)有一周了,之前是跟隨著滇西北支教團在耗牛坪完小和西布河完小進行試講和培訓,周一正式到竹山完小報道,開始她為期半年的支教生活。對于竹山完小的孩子們,他們是興奮而緊張的,要知道,這是第一次有支教老師入駐竹山完小,孩子們顯得非常害羞。
0 (3).jpg (131.35 KB, 下載次數(shù): 5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21 12:03 上傳
第一天,天氣并不好,很冷,何老師正在和幾位志愿者通過火塘,烤火取暖。何老師所在的小學地處于寧蒗縣西川,海拔2600米,即使是四月天,她和當?shù)氐暮⒆觽円廊贿裹著厚厚的冬衣。
0 (4).jpg (145.23 KB, 下載次數(shù): 5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21 12:03 上傳
“完小”的意思是學前班至五年級。何老師介紹到,在這里上學的孩子最大的13歲,最小的4歲。因為孩子們的父母親大多從事務農(nóng)工作和外出打工,孩子們的學習和生活都在學校里,每兩周會回家一次。
0 (5).jpg (122.06 KB, 下載次數(shù): 5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21 12:03 上傳
“人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支教團的本地老師和當?shù)禺嫾艺谝唤z不茍的為學校寫宣傳語。
0 (6).jpg (105.04 KB, 下載次數(shù): 4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21 12:03 上傳
剛剛拿到課程表的何老師說,基本上每個支教志愿者都身兼多課,雖然何老師是教美術(shù)和音樂,但是她說她也要同時給孩子們上語數(shù)外這樣的主課。
0 (7).jpg (107.71 KB, 下載次數(shù): 4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21 12:03 上傳
對小何老師來說,全新的生活環(huán)境是需要慢慢適應的,但她樂在其中。何老師說自己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從忙碌快節(jié)奏的城市生活中跳脫出來,體驗純粹的感動。她覺得山區(qū)環(huán)境在生活上或許有很多不便,但是這何嘗不是一種鍛煉呢?
0 (8).jpg (114.56 KB, 下載次數(shù): 5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21 12:03 上傳
何老師說,支教一直是自己的一個心愿!拔抑幌虢o孩子們帶去溫暖,關(guān)心他們,我就知足了!
0 (9).jpg (170.37 KB, 下載次數(shù): 4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21 12:03 上傳
小何老師來到支教區(qū)之前買了七八百的美術(shù)書之類的(包括折紙,基礎(chǔ)幼兒繪畫,立體剪紙書,蠟筆)為的就想豐富孩子們的課堂內(nèi)容。另外,小何老師了解到,學校還缺少校服,她打算自己去聯(lián)系網(wǎng)絡(luò)上生產(chǎn)校服的服裝廠家自費購買孩子們的校服。
0 (10).jpg (186.72 KB, 下載次數(shù): 4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21 12:04 上傳
上午,小何老師在三年級上了一節(jié)美術(shù)和一節(jié)音樂,她課之前問孩子們以前有沒有上過音樂課美術(shù)課,他們說沒有上過,要知道開學已經(jīng)一個半月了。美術(shù)課上,何老師打開帶來的手工立體書,這需要孩子們要通過剪裁粘貼來完成。但是,學校里沒有一樣美術(shù)工具。最后,才知道全學校只有一把大剪刀。同學們就一個一個輪著剪,剪好后拿膠水粘好。立體剪紙粘好后就是立體的各式各樣的交通工具,孩子們看著自己的成果都很開心。
0 (11).jpg (165.51 KB, 下載次數(shù): 5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21 12:04 上傳
中午,學生們拿著自己的碗筷,陸陸續(xù)續(xù)去食堂吃午餐。
0 (12).jpg (122.73 KB, 下載次數(shù): 5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21 12:04 上傳
孩子們的食堂。
0 (13).jpg (138.89 KB, 下載次數(shù): 5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21 12:04 上傳
支教志愿者們的餐食。
0 (14).jpg (127.27 KB, 下載次數(shù): 50)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21 12:04 上傳
學生們的宿舍。
0 (15).jpg (105.75 KB, 下載次數(shù): 4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21 12:04 上傳
第二天,何老師講課時感覺到有些吃力,尤其當她給大家講解語文課文時,課文中的有關(guān)“因特網(wǎng)”、“計算機”等內(nèi)容,孩子們都非常陌生,好多孩子從來沒有見過電腦,沒有用手機,沒有接觸過因特網(wǎng)。寧蒗縣西川是國家級重點貧困縣,師資和硬件配備還是很缺乏的,何老師說道。
0 (16).jpg (70.2 KB, 下載次數(shù): 4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21 12:04 上傳
何老師介紹,孩子們的文化基礎(chǔ)不算太好,很多三年級的學生的拼音基礎(chǔ)知識學的并不太扎實,字母“b”孩子們常常就寫一個數(shù)字“6”來替代,“口”字不會寫就會畫一個圈……她就一點一點慢慢教他們。為了使孩子們更好的理解課本里的內(nèi)容,小何老師決定每天晚上反復研究課本,認真?zhèn)湔n,用自己的知識儲備和理解,幫助學生們?nèi)チ私獯笊酵饷娴氖澜纭?br />
0 (17).jpg (139.52 KB, 下載次數(shù): 5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21 12:04 上傳
“他們真的太特別懂事。”何老師分享了一位賈老師的故事,有天下午賈老師留個孩子在老師宿舍寫作業(yè),到了吃飯時間那孩子還沒有寫完,但是他并沒有去吃飯而是在繼續(xù)寫,賈老師知道以后就買了包泡面給他,他就一直拒絕,其實賈老師看到他快哭了眼里在閃爍著淚花,但是他特別懂事,就說不吃。最后賈老師泡好面就走出教師宿舍了。因為賈老師知道,自己在場那孩子是不會吃的。
0 (18).jpg (139.36 KB, 下載次數(shù): 54)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21 12:04 上傳
何老師說,在這幾天的支教生活里,感動的時刻無時不在的。她在牦牛坪完小試講課的時候,就有學生在課后跟她塞紙條,說“何老師,我以后會記住你的”。
0 (19).jpg (135.75 KB, 下載次數(shù): 4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21 12:04 上傳
由于竹山完小是第一次有支教志愿者入駐,孩子們還很內(nèi)向害羞,目光接觸時會躲避。在他們心里,尊重老師的方式就是保持紀律,只要老師在教室,哪怕是課間和休息時間都很規(guī)矩地坐在座位上。
0 (20).jpg (79.29 KB, 下載次數(shù): 47)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21 12:04 上傳
何老師說,有一個女孩叫羅麗芳,是竹山完小五年級的學生,她今年13歲了。何老師平日會和孩子們聊聊天,這個孩子一天晚上告訴她“老師,我想爸爸媽媽了,想天天放學回家就能見到媽媽!闭f著說著孩子揉起了眼睛,此刻的何老師心里也有些難受。由于生活的原因,她的父母外每天務農(nóng)非常忙碌。羅麗芳有一個7歲的弟弟,在竹山完小念二年級,每天羅麗芳都會幫弟弟洗臉,每兩周她會幫弟弟背書包,倆人走兩個多小時的山路回家。
0 (21).jpg (103.67 KB, 下載次數(shù): 4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21 12:04 上傳
12歲的胡六花也是一直在竹山完小念書,從學前班一直到四年級。小小年紀的她卻非常懂事乖巧,平日里,她會注意弟弟的飲食衛(wèi)生和個人衛(wèi)生,幫弟弟洗腳,給弟弟換上干凈清潔的衣服。他們的父母親在當?shù)胤N洋芋,兩個孩子也是放假時走上很久的盤山泥路回家。
0 (22).jpg (139.89 KB, 下載次數(shù): 48)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21 12:04 上傳
何老師了解到,大部分竹山完小的留守兒童都是彝族人。他們大多會聽的懂漢語,但是用漢語表達非常吃力。很多彝族本地老師教課也是通過彝語授課的,這也是她發(fā)現(xiàn)在教學當中自己會感到力不從心的地方,溝通和交流會比較吃力。
0 (23).jpg (155.64 KB, 下載次數(shù): 46)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21 12:04 上傳
當然,小何老師在課間也會和孩子們打打鬧鬧。她介紹,平時的課間活動是“打跳”,這是一種彝族的舞蹈,孩子們把這種活動當做課間操一樣。
0 (24).jpg (249.62 KB, 下載次數(shù): 45)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21 12:04 上傳
小何老師告訴我們,整個學校僅僅一個山泉水水龍頭,沒有澡堂,孩子們都是倆星期回家的時候洗澡,一般半個月洗一次澡。志愿者平日里就燒水擦一擦身體,兩周去一趟縣城洗一次澡。
0 (25).jpg (172.05 KB, 下載次數(shù): 52)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21 12:04 上傳
第三天,學校唯一的水管不出水了,沙校長帶著三個五年級的孩子爬一個小時山,去修水管。沙校長在竹山完小教書已經(jīng)20年了,又教書又當校長又當修理工。
0 (26).jpg (276.73 KB, 下載次數(shù): 4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21 12:04 上傳
下課后,何老師和沙校長去村民家討薄膜種菜,他說,現(xiàn)在種,六月份就可以吃了。
0 (27).jpg (119.15 KB, 下載次數(shù): 49)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21 12:04 上傳
這些菜是供給學生和老師的,有時交通不便,相當于儲備。
0 (28).jpg (135.58 KB, 下載次數(shù): 51)
下載附件
保存到相冊
2017-4-21 12:04 上傳
其實,何老師認為志愿者更多的不僅是教授他們課本上的知識,更多的是改變他們的衛(wèi)生習慣,給他們多一點關(guān)愛,還有多給他們講講大山外面的世界——城市的發(fā)展,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等等。小何老師認為要盡可能地讓他們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她當然知道這不是一朝一夕能改變的,這需要時間。 (來源:大楚網(wǎng) 圖/文 鐘楠 汪曦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