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国产强奷三完整,亚洲国产99在线精品一区欲臀,欧美三级中字在线观看,孩交精品乱子片免费

    1. 江陵網(wǎng)

       找回密碼
       立即注冊

      QQ登錄

      只需一步,快速開始

      微信扫码登录

      查看: 3838|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消失的稻場

      [復制鏈接]

      該用戶從未簽到

      7

      主題

      10

      帖子

      132

      社區(qū)幣

      新手上路

      Rank: 1

      積分
      230
      跳轉到指定樓層
      樓主
      發(fā)表于 2019-4-23 09:15:56 | 只看該作者 回帖獎勵 |倒序瀏覽 |閱讀模式
      回到何吳譚的第一頓飯是在三弟家吃的,兄弟姐妹和堂弟家人扔下手中的活都來相陪,場面十分熱鬧十分溫馨。
      推杯換盞間不覺紅日西沉。夜幕開啟,一彎新月高掛在空中。這時堂弟媳紅走近堂弟喜,對他耳語了幾句。堂弟喜放下端起的酒杯,一臉不高興地說:“又要去跳廣場舞!小哥好不容易回來一趟,你這不是掃我們兄弟的酒興嗎?”

      “跳舞好啊,能鍛煉身體,又能豐富生活!蔽译S口說。

      “好吧,既然小哥同意了,你就去吧。”

      得到了堂弟喜的許可,堂弟媳紅以略帶歉意的口吻道:“小哥,得罪了,你慢點喝,喝好啊!闭f完,一陣風似的跑了。

      堂弟紅走后,我問道:“你們剛才說跳什么舞來著?”

      “廣場舞啊!

      “廣場舞?這是城里人跳的舞啊!”酒精真是一個魔鬼,如果沒有喝酒,如果不是喝得太多,我絕對不會用這種語氣,說出這種刺耳難聽的話來。

      “哦,廣場舞就只準你們城里人跳,我們鄉(xiāng)下人就不能跳。俊碧玫芟驳脑捴幸矌е。

      我笑嘻嘻地說:“廣場舞,廣場舞,你得有廣場才能舞呀!”
      “小哥,你怎么知道我們何吳譚沒有廣場呢?”堂弟喜挑釁似地說,“這樣吧,今天的酒也喝得差不多了,咱們一起把酒杯里的酒干了,然后帶小哥去瞧瞧我們的廣場!”
      帶著幾分醉意,從三弟家出來,就聽見悠揚的音樂帶著田野的稻香飛了過來。這音樂我真是太熟悉了,城里的廣場每天都有。
      但不知是酒喝得太高,還是何吳譚的夜晚有太多的靈氣,我總覺得這音樂與城里不一樣,城里廣場上的音樂就像一位體態(tài)臃腫的半老徐娘,而何吳譚的音樂卻像農家菜園里早晨帶露的小白菜,清新鮮嫩,舒心悅目。

      走過我熟悉又陌生的白柳河橋約三十米,在村級公路的東邊,有一個占地兩千多平方米,用混凝土澆筑地坪的廣場。四周種滿了常青樹,樹下有許多用水泥制成的條凳。場地東邊中間建有升旗臺,升旗臺上立有三根高高的不銹鋼旗桿。升旗臺的兩邊場地上有兩個水泥乒乓球桌,場地東南角有城里小區(qū)常見的兒童游樂場,東北角有各種運動健身器材、自來水洗手池、壓把井等設施。場地靠西是籃球場,南北邊緣各有幾根高大地路燈桿,超亮的聚光燈照得場地如同白晝。此時,一支近二十人的廣場舞隊正在場地中央翩翩起舞。

      這塊地方,曾經(jīng)是稻場!輕風徐來,我酒已醒了幾分,記憶的閘門倏地打開了。

      對于莊稼人,特別是像我們何吳譚這種以種植水稻為主要作物的地方來說,稻場就相當于是城市工廠里的總裝車間。

      每到秋天,田野一片金黃,到處呈現(xiàn)出一派豐收景象。莊稼人會根據(jù)各塊稻田里谷物的成熟狀況,分批進行收割。收割好的稻谷會源源不斷地用人工挑運到稻場。那時,生產(chǎn)力低下,生產(chǎn)條件也決定了只能用人工肩挑。

      挑運稻捆是一種十分沉重地體力活,挑運稻捆的都是青壯年男性勞動力。使用的工具有沖擔,沖擔一般用硬質而又有韌性的木料制成,兩頭尖,略向上,用鐵皮包住。根據(jù)每個人力量的大小,一般挑四個稻捆,力量大的挑六個,甚至八個稻捆。另一種常用的工具,何吳譚稱之為“夾擔”,夾擔是用優(yōu)質楠竹制作的,形如英文“U”字,一對夾擔由四個“U”組成,每兩個“U”組成一只,在兩頂端分別打孔用鐵絲相連,然后系上細麻繩。夾擔高約八、九十厘米,寬約五、六十厘米。用夾擔的好處是可以裝運那些不用捆的稻谷,這樣可以減輕割谷人的勞動強度,節(jié)約勞動時間,提高勞動效率。

      喜歡使用“勾繩”挑運的人,是莊稼人中的大力金剛,是最富有表現(xiàn)欲的壯男。何謂“勾繩”,勾繩是用優(yōu)質上好的麻,先精心搓成細繩,然后用三根或者五根細繩,像女人做辮子一樣,做成一根根牢固結實的粗繩,每根勾繩不超過五米,勾繩的一端用四根細繩系著一個用桑樹枝做成的木勾。使用勾繩的最大技巧在于系,如果使用時系得不牢固,勾繩遇力會散開,容易出事故。所以,使用勾繩前,要反反復復地練習系勾繩。

      收割稻谷一般是年輕女人的事情,挑運稻谷一般是青壯男人的事情,在稻場上勞動的人,一般是年紀較大或身體較弱的人。農村的活和工廠里無二,也有輕重之分。有時因為身體不適,不適于干重活,又不愿意休息少掙工分,就會向隊長陳情,安排到稻場勞動。

      鋪稻谷看起來簡單,操作起來卻不是那么容易。里面的技術含量還是蠻高的。和工廠里一樣,重要的崗位一定要安排技術熟練的人。為便于石磙碾壓,節(jié)省碾壓的時間,碾壓得更干凈。鋪稻谷的人必須做到整場鋪排均勻,不能太厚也不能太薄,更不能成堆。上面的一排稻穗剛好搭在下面的一排稻穗的根部。除此之外,鋪稻谷的人還必須要快,做到又快又好。所以,鋪稻谷的人往往都具有豐富的勞動經(jīng)驗。具備這種勞動技能的人,在分班組時都是被爭搶的對象。

      為了搶在晴好的天氣,將辛勤一年的勞動果實顆粒歸倉,莊稼人都會加班加點爭分奪秒地日夜勞作。也會像工廠一樣將勞動力搭配好后,進行三班倒。秋天的稻場,有如決定戰(zhàn)役勝負的大會戰(zhàn)。莊稼人忙碌得連回家吃飯的時間都沒有,每班都是安排專人做好飯菜后,送到稻場。稻場就是餐桌,稻草捆就是餐椅。那時候,菜沒有當下這么豐盛,也沒有當下這么多油水,不管條件怎么艱苦,無論勞動強度有多大,都是水煮大白菜。用一只大臉盆裝著,往地上一放,大家圍攏來,往飯碗里夾幾大筷子,就分開找地方去吃。吃完后,碗筷往送餐人的籮筐里一扔,用手把嘴巴一抹,就又開始了緊張的勞動。用何吳譚的話說,就是丟了掃帚又撿起楊杈。一個繁忙勞苦的秋天,全隊幾十號人,能夠吃到兩三斤豬肉,那就是最最奢侈的了。

      吃飯的時候,就是稻場最輕松的時候,總有些不正經(jīng)的男人借此說些葷話,引得笑聲滿場。有些男人講得太露骨了,這時那些表面害臊內心悶騷的女人就會罵:“你兒子姑娘都成人了,你怎么不去死!”講葷話的男人聽了不僅不惱,反而像吃了興奮劑似的,越說越亢奮。罵人的女人,依然豎著耳朵聽,笑得前仰后合。

      稻場分兩班同時作業(yè),每班分別鋪陳兩場稻谷。先鋪好一場后,負責碾壓的人就開始給水牛套上連接石磙的農具。然后,左手牽著牛繩,右手拿著一根細竹條,趕著牛在稻谷上轉圈。這時,鋪稻谷的人接著開始鋪下一場,近乎工廠里的流水作業(yè)。

      那時候,何吳譚沒有電,晚上的勞動借著月光的清輝進行。辛勤的莊稼人不是不知欣賞美麗的月色,也不是不想享受這鄉(xiāng)村美妙的秋夜,而是沒有閑暇理會多情的月亮。所以,古往今來,逸致都是跟著閑情的。沒有月光的夜晚,稻場上黑黢黢的,但勞動是不能停止的。因為對于莊稼人來說,各種農活,都爛熟于心,有月光或沒有月光其實是一樣的,絲毫不會影響到勞動的質量。這有點像工廠里進行的技術大比武,優(yōu)秀的工人會用黑布蒙上雙眼,熟練地進行操作。

      石磙碾壓兩個時辰后,就要用楊杈翻場。翻場也很有講究,除了將場地上的稻谷翻過身外,不,此時應該叫稻草了,因為大部分的谷粒已經(jīng)脫落了。還必須將那些沒有被石磙碾壓脫離的稻穗,鋪展在上面,一樣要求做到厚薄均勻。這樣繼續(xù)碾壓一個多時辰,稻谷全部與稻草分離了,就要開始起草,起草的農具也是楊杈。用楊杈將稻草挑起,先用力抖動幾次,讓谷粒全部掉到場地上,然后攏堆,用稻草擰成草繩,將稻草捆扎。稻草清理完后,接下來就是將滿場的谷粒收集堆放在稻場的一角,開始下一場的勞作。

      越往后,稻場上就越熱鬧。挑谷的,鋪稻的,碾壓的,翻場的,起草的,捆草的,收谷的,曬谷的,揚谷的,吆喝的,不亦樂乎。

      稻場上的繁忙帶給莊稼人的是累,并快樂著。因為稻場的繁忙,意味著豐收。那個莊稼人不盼望有個豐收的秋天呢!所以,就算累得脫了一身皮,也是笑哈哈的。稻場對于農家小孩子來說,就是躲貓貓捉迷藏的天堂。谷垛里,草堆旁無處不有他們快樂的身影……

      “小哥,眼見為實,你現(xiàn)在該相信了吧?我們何吳譚廣場,不比你們城市的廣場差吧?”

      “小哥,我告訴你,我們何吳譚廣場在我們鎮(zhèn)是很有名氣的,在縣里也有一定位置,經(jīng)常在我們這里舉辦各種各樣的活動,還上電視呢!”堂弟喜很驕傲的說。

      “可,我們的稻場呢?大家天天跳舞,也得吃飯!”我好不容易回過神來。

      “老土了吧,現(xiàn)在我們是新農村,都實現(xiàn)農業(yè)機械化了,耕整田地都是機械,收割莊稼也是機械,根本就不需要稻場了。”堂弟喜眉飛色舞的說道。

      哦,新農村!稻場變成了廣場,人工變成了機械,鄉(xiāng)下婆娘扭起了腰肢……這都是太平盛世帶給老百姓的福祉!看來,我的陳舊的記憶庫,也該更新?lián)Q代了。

      作者譚貴珍:湖北江陵人,中國微型小說學會會員、中國寓言文學研究會閃小說專委會會員、湖北閃小說委員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荊楚閃小說》雜志社社長、荊州市作家協(xié)會會員、《楚風閃韻》主編。榮膺2018年度中國閃小說十大新銳作家稱號。作品散見于《農民日報》、《羊城晚報》、《江河文學》、《微型小說月報》、《小說月刊》,《小小說大世界》、《中華文學》、《幽默與笑話》、《千高原》、《陽光導報》,《西貢解放日報》等中外近百家報刊。



      發(fā)表回復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回帖 登錄 | 立即注冊

      本版積分規(guī)則

      小黑屋|手機版|Archiver|網(wǎng)站地圖|關于我們|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