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公里騎江陵,
鎮(zhèn)江神牛倒屐迎。
不求神州皆朗朗,
但守一方保太平。 2013年10月13日,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重陽節(jié)。重陽節(jié)是一個雙重節(jié)日,敬老節(jié),登高日。
喜歡一個人的騎行,不用遙望人家的背影,欣賞沿途的風(fēng)光,和大煉鋼鐵般的毀地運動。即便走錯路,也是心情。
第一次走進郝穴這座縣城,而且如此從容地欣賞老鎮(zhèn),仿佛闊別返鄉(xiāng)的游子,要尋找曾經(jīng)生活過的痕跡。最新披上神秘色彩的鎮(zhèn)江鐵牛,完全廢棄的西湖街老宅,正在修復(fù)中的徐向前夫人黃杰的故居,和已經(jīng)荒蕪已久淪為牛圈的仙鶴亭。與沿途看到的如火如荼瘋狂移磚埋田的繁榮景象形成強烈的對比。老街讓人感受恬靜,同時也令人不思進取,適合老人們的懷舊;蛟S某一天,徹底改變,不留殘存, 讓回來認祖歸宗的名士后人失望而去。
本該是雅士云集登高暢飲的仙鶴樓,而今淪為牛圈已久,不僅衰敗不堪,而且人畜同糞,墻壁上的污言穢語,更是有辱斯文。若是稍加修葺,既可登高憑欄,也可泛舟河上,打造一張城市名片并非一定得是高樓大廈或者列強名企,生態(tài)公園更是體現(xiàn)人文的有力品牌。
清咸豐九年(1859年)荊州知府唐際盛鑄造的鐵牛,因置放地點是鎮(zhèn)安寺彎,故稱“鎮(zhèn)安寺鐵!。鐵牛前立后蹲,俯視長江。鐵牛獨角,身長3米、高1.8米,寬0.9米,尾右盤長1米,外實內(nèi)空,重2000余公斤,牛背有銘文126字:“維咸豐九年夏,荊州太守唐際盛修堤成。鑄角端鎮(zhèn)水于郝穴,而系以銘日:“嶙嶙峋峋,與德真純,吐和孕寶,守捍江濱,駭浪不作,怪族胥訓(xùn)。翳千秋萬世兮,福我下民”。具體地點:荊江大堤709十400處的外灘
抗戰(zhàn)以前,郝穴商賈云集,外江內(nèi)河,帆檣如林,“日有千人拱手,夜有萬盞明燈”。1941年7月25日,郝穴駐軍廣德部隊英勇抗擊日軍第三十九師團兩角旅團原浦聯(lián)隊1400人進犯。軍民浴血奮戰(zhàn)5晝夜,殲敵500余人,我軍700余將士英勇犧牲。自1940年6月至1943年2月,以彈丸之地的郝穴,堅持抗敵2年8個月。紀念園座落在鐵牛磯附近荊江大堤平臺上,這里是原廣德部隊陣亡將士埋骨之處。
據(jù)南宋時期的地理書《方輿攬勝》介紹,西晉(公元256年—280年)時,湖北江陵一帶因沼澤、沙洲較多,引得無數(shù)仙鶴在此翩翩起舞、繁衍生息,其景甚為壯觀,正巧有位生性愛鶴名叫羊祜的大臣,公元269年出任荊州大都督鎮(zhèn)守荊襄,為“以娛賓客”,他經(jīng)常在郝穴一帶“取鶴教舞”,后來興之所至,就命這塊美麗的地方叫做“鶴穴”,仙鶴樓也因此命名。
西湖街,這里的故事恐怕只有在老街生活過的人才能娓娓道來。。。
任憑光陰荏苒,坐看云起云落
一輛單車,閱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