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開心 2014-9-19 14:38 |
---|
簽到天數(shù): 37 天 [LV.5]常住居民
商企
  
- 積分
- 1605
|
買圖畫書給孩子閱讀值嗎? 兒童閱讀當(dāng)然從圖畫書開始,讀圖有許多的好處,特別是在孩子識字之前可能是最佳的滿足求知欲望的途徑。而圖畫閱讀在培養(yǎng)孩子的認(rèn)知能力、觀察能力、溝通能力方面,在情感發(fā)育和多方面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方面,有許多益處。在這個“讀圖時代”,有許多人都在鼓吹圖畫書,道理也不難明白。可是一旦具體到自己的孩子時,問題就不那么簡單啦。
在與其他家長的交流中,我最常遇到的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有的圖畫書文字那么少,圖畫占主要的篇幅,這樣的書買給孩子值嗎?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值。但解釋起來有點(diǎn)兒困難,比如我小時候就沒讀過圖畫書,現(xiàn)在不也活得好好的嗎?
說起來如今的孩子的確很幸福。好的圖畫和用圖畫制成的書,在過去是稀缺資源,甚至在很久以前只能供在貴族家或是寺院里。今天,只要我們愿意,孩子就能成為享受圖畫書的精神貴族。
第二個問題:如何教孩子讀圖畫書?
對這個問題,我最誠實(shí)的回答是:不知道。我的確不太清楚是怎樣“教會”女兒讀圖畫書的。與絕大多數(shù)同齡的爸爸媽媽一樣,我自己本沒有什么閱讀圖畫書的經(jīng)驗(yàn)。拿起一本圖畫書,我最初的方法就是直接把文字讀給女兒聽。女兒常常要湊過來,而且時常要插嘴,指著書說“嘻嘻,小狗在尿尿”,“這是誰的腳丫子”,“為什么鵝要帶一把雨傘”……有時我把故事讀完了,她還說“你還沒有講小哥哥高興得跳起來呢”。有趣的是,她說的許多事情在我讀的文字故事里并沒有啊。原來那都是藏在畫面里的信息。于是我常常得放下書,和她一起來研究圖畫里到底有些什么。
女兒3歲多,我們就為她辦了借書證,她很快成為少兒圖書館的常客。有一次,她從書架上拉出一本書,翻了幾頁,然后很興奮地叫我:“爸爸快來,這是《計(jì)盜紫金鈴》!蔽疫^去一看,果然是那本書。當(dāng)時我感到非常震驚!為什么呢?
第一,她不認(rèn)識字,她的識字量不過50字,這5個字她一個也不認(rèn)識。
第二,她從來沒有看到過這個版本的《西游記》。我們只是一起讀過另一家出版社的幼兒版《西游記》,那本書不知讀過多少遍,其中就有一個《計(jì)盜紫金鈴》的故事。她完全是憑借兩個版本的故事在圖畫敘事方面的相似,非常自然地作出了判斷。這個經(jīng)歷給我很大的啟發(fā)。
對第二個問題,我想或許還有這樣一種回答:向孩子學(xué)習(xí)讀圖畫書,嘗試愛上圖畫書。如果你也能成為圖畫書迷,經(jīng)常和孩子“切磋”,虛心向孩子“討教”,那還有什么困難呢?
迷圖畫書,對于大人來說,肯定不是什么丟人的事情。兒童文學(xué)作家彭懿先生總是很執(zhí)著地說,他認(rèn)為圖畫書是為孩子創(chuàng)作的,但更是為大人創(chuàng)作的。對這一觀點(diǎn),他特別偏執(zhí)。他最常使用的論據(jù)是美國圖畫書大師希爾弗斯坦的作品。那位大師最著名的作品是《愛心樹》(The Giving Tree),這本書是黑白的,圖文非常簡單,講述一棵樹和一個男孩的故事,隱喻父母和子女的關(guān)系。這是個深沉感人的故事,據(jù)說不少媽媽在為孩子讀的時候都留下了熱淚。
不過希爾弗斯坦最讓我感動的是另外一本圖畫書《失落的一角》。仍然是黑白的,圖文比《愛心樹》還要簡單,作為一本書甚至簡單到不可容忍的地步。開始只有一條線,然后出現(xiàn)一個圓,它缺了一角,所以不快樂。于是它沿著那條線一路滾,去尋覓它失落的一角。它有許多經(jīng)歷,但都是簡單的幾筆勾勒。它終于找到一個特別合適的角。可是重歸圓滿的它再次感到缺憾,于是它又讓那個角失落,繼續(xù)它的尋找……
這是個包含了許許多多故事的故事,只不過簡化為一條線、一個圓和一個角。它竟然讓我感動,也讓我想起了女兒。如果不是因?yàn)橛兴,我怎么會“無聊”到讀這樣的書呢?
易學(xué)國際少兒教育幼小銜接課程中開設(shè)了雙語繪本課程,有專業(yè)的老師引導(dǎo)孩子去享受圖畫、文字帶來的樂趣,同時也為孩子的審美觀及閱讀打下牢固的基礎(chǔ)。
|
|